中国农业科学院∣ 数字农科院∣ 邮箱∣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更多 >
    • 吴孔明在信息所调研时强调:发挥枢纽与平台作用 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 “数字农科院3.0”正式启动
    综合动态 更多 >
    • 04-29 科研人员研发出动物面部智能识别新技术
    • 04-29 坚持底线思维 推进新时代保密工作转型升级
    • 04-22 《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 04-22 “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学生党支部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 04-21 [CCTV-17] 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今年主题为“保供给 稳预期 促增收”
    • 04-21 [光明日报]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
    • 科研进展
    • 合作交流
    • 支撑服务
    • 党政工作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更多 >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信息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秉承 “服务立所、创新强所”的宗旨,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手段,明确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发展,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

      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包括22个业务部门,5个专项工作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1个后勤保障部门。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

      信息所现有人员873人,包括在职职工308人、离退休职工225余人、长期聘用人员184人、在读研究生156人(含留学生)。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占40%,拥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81%。

      三、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四、文献与信息化支撑服务

      信息所肩负着国家农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任,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农业分馆,牵头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院及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0万余册,其中图书31万余册,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000余种,其中1100余种是全国的孤本;引进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80余种,涵盖12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95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

      信息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承担京区院机关和各研究所的网络接入、院所两级“1+36”门户网站群系统开发与运维、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与维护、ARP系统建设等工作。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信息生态环境系统,为农业科研管理、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

      信息所共编辑出版12种科技期刊,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英文)、《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英文)、《农业展望》、《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中国猪业》、《智慧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其中《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物技术通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计划”。上述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科研与教育条件

      信息所现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包括农业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挂靠信息所,包括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情报、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牵头“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研究所充分发挥这些学术平台的作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两大中心任务,联合同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宣传培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方面,信息所先后与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FAO、CABI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农业信息科技合作,“十三五”期间签订国际信息科技合作协议20余份。信息所连续多年为我院参与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会议机制提供研究支撑,与WFP、FAO、IFAD、CGIAR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AGRA、FARA等区域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之一,承担农业信息学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农业信息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包括近10个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现任领导 更多 >
    • 周清波 所长、党委副书记
    • 刘继芳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张蕙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聂凤英 党委委员、副所长
    • 赵瑞雪 党委委员、副所长
    • 本所章程
    • 历史沿革
    • 历届领导
    • 组织机构
    • 学术团体
    • 联系方式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更多 >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创新团队 更多 >
    • 农业系统智能控制与虚拟技术团队

    • 大数据与知识服务创新团队

    •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创新团队

    • 农业认知计算系统研究与应用团队

    • 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

    • 机器视觉与农业机器人创新团队

    • 农业农村资源数字化管理创新团队

    • 海外农业与国际情报创新团队

    • 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更多 >
    •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
  • 成果转化
    概要介绍 更多 >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 获奖成果
    • 专利标准
    • 产品展示
    • 科技扶贫
  • 人才队伍
    农科英才 更多 >
    • 周清波
    • 许世卫
    青年英才 更多 >
    • 各级人才
    • 首席专家
    •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 国际交流
    •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确立了数据科学、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四大学科领域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招生信息 更多 >
    • 04-17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博士“申请-考核制”学科复核工作方案
    • 04-15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补录名单
    • 04-15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 04-07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 03-31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 03-30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03-29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海南专项”研究生调剂通知
    • 03-21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 导师介绍
    • 学科方向
    • 留学生培养

    联系方式 更多 >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更多 >
    • 03-10 扮靓“外在美” 夯实“内在美” 推进“持续美”
    • 03-09 共商共讨办实事 丰富生活强体魄
    • 03-09 信息所组织观看部系统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
    • 03-04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致 全所女职工的一封信
    • 01-29 所领导带队开展2022年春节前安全大检查
    • 01-27 信息所第二、四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课教育活动
    职工风采 更多 >
    • 为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研究拼搏的逐梦青年
    • 信息所获首届中国农科院青年足球友谊赛季军
    • 信息所“美丽家庭”——感谢有你——小手牵大手,和睦小家庭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综合动态
    科研进展
    合作交流
    支撑服务
    党政工作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现任领导
    本所章程
    历史沿革
    历届领导
    组织机构
    学术团体
    联系方式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获奖成果
    专利标准
    产品展示
    科技扶贫
  • 人才队伍
    各级人才
    首席专家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总体介绍
    国际交流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学科方向
    留学生培养
    联系方式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生物技术通报
    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
    中国乳业
    智慧农业
    农业大数据学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中国猪业
    农业展望
    农业科技通讯
    中国畜禽种业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职工风采
首页 - 党群园地 - 职工风采

信息所“美丽家庭”——感谢有你——小手牵大手,和睦小家庭

文章来源: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办 作者:鲜国建 发布时间:2015-07-02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写在前面:2012年夏末,万物生长、秋凉未至,随着一个小生命的降临,曾经的二人世界在小生命的呱呱坠地声中结束。外公外婆千里迢迢赶来,生活如一幅立体画,一幕又一幕洋溢着温情、和睦的多彩家庭画卷,正徐徐展开……
  第一篇:新生命呱呱坠地,逗婆逗外离乡千里只为他
  根据医生的判断,家里的小娃应该是在九月秋凉的时节来到这个家庭。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小儿“逗逗”提前20天平安降生。“逗爸”和“逗妈”在惊喜之余,也很快发现怎么带宝宝是个技术难题。同学的慷慨相助和师母的亲临指导,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新任爸妈仍然手足无措,一边用万事开头难互相勉励,一边感慨“养孩子真不容易啊”。
  在感叹声、啼哭声、尿布与奶粉的多重奏下,孩子外婆(“逗婆”)和外公(“逗外”)以最快的速度把家里的事物安排好,从千里之外的蜀地飞奔而来。岁月匆匆,时至今日,仍记得他们离乡背井,风尘仆仆地而至,看到小宝贝后疲惫一扫而空的幸福与愉悦。也许,这就是千千万万的父母在养育了一代后,又为下下一代慷慨出力、无私奉献的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缩影吧。
  第二篇:南北气候人文差异大,多措丰富生活其乐融融
  外婆与外公的家乡,为西南地区的旅游地域,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且有茶叶怡情养生。因此,老人对北方夏热、冬冷且干的气候,还是有诸多不适应,此其一。其二,人际圈子也是个需要克服的小难题。因为离乡背井赴京,几十年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刹那间淡出了生活圈,老人时间久了,难免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怎么办呢?气候问题人力无法改变,改编一句歌词用来形容的话,就是“看时光飞驰,我只好适应你”。关于人际圈子,老人不怨不艾,“逗爸”则给“逗外”挖掘了一个老人活动中心。由此,外公时不时地逛逛棋点,在那河界三分阔里,“半壁江山半攻守,半求成败多交友”。待孩子大点之后,全家的活动半径也扩大了许多,附近的大学校园凭借其安静、宽阔成为全家溜达与滑滑车飞驰的理想场所;公园的湖边与山丘上,留下孩子牵着老人奔跑、撒欢的小身影;郊区的农场里,雷雨送爽、彩虹初现,全家刨地、播种,伴着孩子“嗨哟嗨哟,拔萝卜”的吆喝声,挥洒汗水、共享收获的喜悦……
  第三篇:新爸爸工作繁忙时,全家齐心来力挺
  因为单位工作比较繁忙,时不时加班已成常态,以至于孩子有时候见天黑了就会问问妈妈,“今天爸爸加班吗?”;问其饿不饿要不要吃晚饭,他有时则会说:“不饿,等爸爸回来用‘大勺子’喂”。“逗妈”手机视频记录了几次当孩子听到楼梯有动静,就赶紧站到门口用稚嫩的声音叫爸爸的场景,这就是“等待”的幸福。
  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多才多艺的“逗婆”在全心全意护理好逗逗的衣、食之余,还担当了业余老师的角色,娓娓讲述《西游记》、《葫芦娃》,激情歌唱《阿里巴巴》、《成吉思汗》等,偏偏“逗婆”又极具表演天赋,暂不评论其音质如何,光那份歌唱的气场就足以乐喷全家;“逗外”则发挥其幽默特性,扮演“陪玩”角色,使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跟喊“马走日,象飞田”。“逗妈”下班之后,更要早点回家,接替带孩子的工作。这样各司其职,虽然不能直接分担我的工作压力,倒也能最大程度从侧面减轻我的家庭工作量,使得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中。
  结语: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外婆的白发仿佛比初来时又多了一些,外公的步子好像也不如当初那么矫健,但和谐的音符不变,温馨生活的点滴也无法用文字一一描述。以上,便是千千万万简单、平凡却又幸福的家庭的一角掠影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分享:
图片新闻 更多 >
  • 吴孔明在信息所调研时强调:发挥枢纽与平台作用 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22 三月
  • “数字农科院3.0”正式启动 14 一月
通知公告 更多 >
  • 29 四月 关于征求《基于区块链的生猪肉品品质溯源信息采集规范》农业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
  • 07 四月 关于召开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的通知
  • 05 十一月 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 17 八月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人才招聘 更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农业信息研究所网站系统室

京ICP备10039560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