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数字农科院∣ 邮箱∣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更多 >
    • 吴孔明在信息所调研时强调:发挥枢纽与平台作用 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 “数字农科院3.0”正式启动
    综合动态 更多 >
    • 04-29 科研人员研发出动物面部智能识别新技术
    • 04-29 坚持底线思维 推进新时代保密工作转型升级
    • 04-22 《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 04-22 “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学生党支部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 04-21 [CCTV-17] 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今年主题为“保供给 稳预期 促增收”
    • 04-21 [光明日报]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
    • 科研进展
    • 合作交流
    • 支撑服务
    • 党政工作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更多 >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信息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秉承 “服务立所、创新强所”的宗旨,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手段,明确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发展,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

      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包括22个业务部门,5个专项工作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1个后勤保障部门。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

      信息所现有人员873人,包括在职职工308人、离退休职工225余人、长期聘用人员184人、在读研究生156人(含留学生)。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占40%,拥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81%。

      三、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四、文献与信息化支撑服务

      信息所肩负着国家农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任,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农业分馆,牵头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院及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0万余册,其中图书31万余册,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000余种,其中1100余种是全国的孤本;引进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80余种,涵盖12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95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

      信息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承担京区院机关和各研究所的网络接入、院所两级“1+36”门户网站群系统开发与运维、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与维护、ARP系统建设等工作。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信息生态环境系统,为农业科研管理、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

      信息所共编辑出版12种科技期刊,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英文)、《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英文)、《农业展望》、《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中国猪业》、《智慧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其中《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物技术通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计划”。上述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科研与教育条件

      信息所现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包括农业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挂靠信息所,包括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情报、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牵头“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研究所充分发挥这些学术平台的作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两大中心任务,联合同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宣传培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方面,信息所先后与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FAO、CABI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农业信息科技合作,“十三五”期间签订国际信息科技合作协议20余份。信息所连续多年为我院参与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会议机制提供研究支撑,与WFP、FAO、IFAD、CGIAR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AGRA、FARA等区域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之一,承担农业信息学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农业信息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包括近10个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现任领导 更多 >
    • 周清波 所长、党委副书记
    • 刘继芳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张蕙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聂凤英 党委委员、副所长
    • 赵瑞雪 党委委员、副所长
    • 本所章程
    • 历史沿革
    • 历届领导
    • 组织机构
    • 学术团体
    • 联系方式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更多 >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创新团队 更多 >
    • 农业系统智能控制与虚拟技术团队

    • 大数据与知识服务创新团队

    •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创新团队

    • 农业认知计算系统研究与应用团队

    • 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

    • 机器视觉与农业机器人创新团队

    • 农业农村资源数字化管理创新团队

    • 海外农业与国际情报创新团队

    • 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更多 >
    •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
  • 成果转化
    概要介绍 更多 >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 获奖成果
    • 专利标准
    • 产品展示
    • 科技扶贫
  • 人才队伍
    农科英才 更多 >
    • 周清波
    • 许世卫
    青年英才 更多 >
    • 各级人才
    • 首席专家
    •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 国际交流
    •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确立了数据科学、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四大学科领域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招生信息 更多 >
    • 04-17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博士“申请-考核制”学科复核工作方案
    • 04-15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补录名单
    • 04-15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 04-07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 03-31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 03-30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03-29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海南专项”研究生调剂通知
    • 03-21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2年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 导师介绍
    • 学科方向
    • 留学生培养

    联系方式 更多 >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更多 >
    • 03-10 扮靓“外在美” 夯实“内在美” 推进“持续美”
    • 03-09 共商共讨办实事 丰富生活强体魄
    • 03-09 信息所组织观看部系统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视频
    • 03-04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致 全所女职工的一封信
    • 01-29 所领导带队开展2022年春节前安全大检查
    • 01-27 信息所第二、四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课教育活动
    职工风采 更多 >
    • 为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研究拼搏的逐梦青年
    • 信息所获首届中国农科院青年足球友谊赛季军
    • 信息所“美丽家庭”——感谢有你——小手牵大手,和睦小家庭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综合动态
    科研进展
    合作交流
    支撑服务
    党政工作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现任领导
    本所章程
    历史沿革
    历届领导
    组织机构
    学术团体
    联系方式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获奖成果
    专利标准
    产品展示
    科技扶贫
  • 人才队伍
    各级人才
    首席专家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总体介绍
    国际交流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学科方向
    留学生培养
    联系方式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生物技术通报
    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
    中国乳业
    智慧农业
    农业大数据学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中国猪业
    农业展望
    农业科技通讯
    中国畜禽种业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职工风采
首页 - 党群园地 - 职工风采

为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研究拼搏的逐梦青年

发布时间:2015-07-08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个人简介】
    李干琼,男,1980年11月出生,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分品种分析专家,G20-AMIS全球粮食市场信息组中方专家工作组牵头人。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农业展望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参加起草并获颁国家行业标准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先后在SCI、EI、CSSCI和中文核心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2013年获评为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首届“杰出青年”。


    初识李干琼的人都会被这位年轻英俊的农业预警专家所吸引。这不仅因为他待人诚恳、热情,还有他投身科研的执著、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南方人特有的灵动与踏实。他常说:“年轻人要勇于拼搏、踏实肯干,要做富有责任心的逐梦青年。 ”

满腔热血 刻苦攻关攀高峰

    李干琼师从许世卫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读书期间突出的科研能力和对农业信息监测领域的热爱,以及科研条件良好、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明确、管理制度健全的信息所科研团队强烈吸引他毅然投身到我国农业监测预警研究领域,并在信息所优良的科研环境下茁壮成长,进步迅速。
    李干琼之前鲜有涉及计量经济方法与模型,从宏观研究向计量模型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转变使他一时间迷失了方向。2007年,他所在的团队从美国农业部带回了全球商品联结模型-中国模型,希望他能对中国模型进行解析并优化设计,面对1.8万多个方程和上百个变量以及各种弹性系数等,李干琼一时无从下手,但对农业监测预警领域的无比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这一难关。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关于计量经济学的书籍,晚上和周末的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他读书做笔记的身影,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不断地实践练习,他终于成为了实验室计量经济学的佼佼者,同事和同学遇有不懂的问题,他都仔细思考,认真讲解,直到对方完全听懂为止。
    正是这种致力于农业监测预警的热情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促使他攻关了科研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关,在农业监测预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李干琼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部专项、农业部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12部,参译著作5部,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参加起草并获颁国家行业标准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2013年6月被评为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首届“杰出青年”。
 
坚定梦想 潜心科研谋创新

    随着对农业监测预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李干琼深感仅凭原有的知识难以满足后续研究工作的需要,他边工作边学习,克服孩子小、任务重等困难,在工作期间获得了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常有人不解地问他:“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学业,您觉得累不累啊?”李干琼每次都笑笑说:“对农业监测预警领域深入研究是我的志向,如果我的研究发现或建议能够为政府调控农产品市场提供借鉴,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够让老百姓受用,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激动人心的事情,再苦也值得啊。”正是这种逐梦的精神和忘我的投入,才使他能够安于寂寞,锐意进取,潜心科研,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007年,李干琼参加了信息所在河北怀来基地成果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农产品市场短期价格预测研究与示范。根据安排,他需要在河北怀来基地蹲点调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虽然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经历,工作开展之初有点迷茫,但为了高效完成任务,他积极向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请教,完全不顾农村市场艰苦的条件,蹲点调查持续一个半月,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前步行到批发市场,7点半左右完成批发市场调查,一整天都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地头经纪人等进行访谈交流。这次难得的经历,不但坚定了他从事农产品市场分析的科研梦,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日后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以及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2008年初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调查中,为摸清楚究竞是哪些原因引起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涨价的环节有哪些,农产品价格是如何从农民手中的低价格一步步传到了市民购买时的高价格的?涨价后的好处究竟被谁拿去了?李干琼参与了从山东寿光到北京的西红柿价格传导过程,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西红柿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报告”得到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

国际合作 凝聚力量为国家

    李干琼十分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参加世界农业信息分析与监测预警大会,与国际组织交往广泛,通过交流,介绍我国农业监测预警和农业信息分析的方法和经验,并向国内同仁详细阐述国外在农业监测预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流行做法。受农业部主管司局委托,先后参加G20-AMIS执行交流、磋商会议多次,曾公派加拿大奎尔夫大学经济系学习4个月,应邀公派FAO贸易及市场司进行农业展望合作研究3个月。
    2011年11月7—9日,李干琼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了FAO技术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与农业展望能力”(简称TCP项目),先后组织了4次不同主题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技术培训交流班,邀请了7位来自FAO贸易及市场司和OECD农业贸易局的专家授课。作为骨干力量,他参加了由FAO/OECD主办、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承办的“2013年世界农业展望大会”方案制定和会议筹备全过程,是《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3—2022》中国章节报告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作为骨干力量,2014年参与负责筹备由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主办的 “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相关工作,参加《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编写工作
    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研究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使李干琼成为信息所农产品监测预警团队的骨干力量,也是信息所重点培养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但他的逐梦路才刚刚开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一流研究所,并使之成为诞生世界知名农业信息学专家的摇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分享:
图片新闻 更多 >
  • 吴孔明在信息所调研时强调:发挥枢纽与平台作用 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 22 三月
  • “数字农科院3.0”正式启动 14 一月
通知公告 更多 >
  • 29 四月 关于征求《基于区块链的生猪肉品品质溯源信息采集规范》农业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
  • 07 四月 关于召开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的通知
  • 05 十一月 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 17 八月 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人才招聘 更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农业信息研究所网站系统室

京ICP备10039560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