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数字农科院∣ 邮箱∣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更多 >
    • 信息所部署2025年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农业智能知识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召开
    综合动态 更多 >
    • 03-13 信息所赴山东泰安调研科企融合发展
    • 03-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特色农产品品质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顺利召开
    • 03-11 悦享“莓”好 芳华绽放
    • 03-10 学术期刊与数字出版中心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巾帼文明岗”称号
    • 03-07 支部联建共创项目示范落地新模式
    • 03-06 弘扬科学家精神 凝聚农业科技报国力量
    • 科研进展
    • 合作交流
    • 支撑服务
    • 党政工作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更多 >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信息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秉承 “服务立所、创新强所”的宗旨,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手段,明确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发展,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情况

      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包括21个业务部门,6个专项工作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1个后勤保障部门。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

      信息所现有人员873人,包括在职职工308人、离退休职工225余人、长期聘用人员184人、在读研究生156人(含留学生)。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占40%,拥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81%。

      三、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四、文献与信息化支撑服务

      信息所肩负着国家农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任,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农业分馆,牵头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院及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0万余册,其中图书31万余册,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000余种,其中1100余种是全国的孤本;引进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80余种,涵盖12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95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

      信息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承担京区院机关和各研究所的网络接入、院所两级“1+36”门户网站群系统开发与运维、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与维护、ARP系统建设等工作。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信息生态环境系统,为农业科研管理、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

      信息所共编辑出版12种科技期刊,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英文)、《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英文)、《农业展望》、《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中国猪业》、《智慧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其中《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物技术通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计划”。上述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科研与教育条件

      信息所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包括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区块链农业应用重点实验室。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挂靠信息所,包括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情报、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牵头“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研究所充分发挥这些学术平台的作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两大中心任务,联合同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宣传培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方面,信息所先后与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FAO、CABI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农业信息科技合作,“十三五”期间签订国际信息科技合作协议20余份。信息所连续多年为我院参与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会议机制提供研究支撑,与WFP、FAO、IFAD、CGIAR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AGRA、FARA等区域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之一,承担农业信息学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农业信息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包括近10个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现任领导 更多 >
    • 周清波 所长、党委副书记
    • 刘继芳 党委书记、副所长
    • 代辛 副所长
    • 张蕙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赵瑞雪 党委委员、副所长
    • 本所章程
    • 历届领导
    • 组织机构
    • 学术团体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更多 >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创新团队 更多 >
    • 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

    • 海外农业与国际情报创新团队

    • 大数据与知识服务创新团队

    • 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

    •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服务创新团队

    • 农业认知计算创新团队

    • 农业智能管控与区块链应用创新团队

    • 机器视觉与农业机器人创新团队

    • 农业农村资源数字化管理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更多 >
    •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总中心
    •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 北京市农业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农业农村部区块链农业应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 成果转化
    概要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获奖成果
    • 专利标准
    • 产品展示
    • 规划咨询
  • 人才队伍
    • 杰出人才
    • 首席专家
    •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世界信息学科发展趋势,在农业信息关键技术、农业宏观战略研究、国家高端智库、图书文献信息、网络支撑服务、期刊出版与信息传播等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

    • 国际交流
    • 合作伙伴
    •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更多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确立了数据科学、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四大学科领域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招生信息 更多 >
    • 03-17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 02-10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5年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资格审核通过人员名单
    • 11-14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冬季学位论文答辩安排
    • 07-29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优秀营员名单
    • 07-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入选名单
    • 07-0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通知
    • 05-06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05-06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导师介绍
    • 学科方向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 《中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生物技术通报》
    • aBIOTECH
    • 《中国乳业》
    • 《智慧农业(中英文)》
    • 《农业大数据学报》
    •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中国猪业》
    • 《农业展望》
    • 《农业科技通讯》
    • 《中国畜禽种业》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更多 >
    • 10-11 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周若辉一行到信息所调研
    • 10-07 支部结对共建 赋能产业振兴
    • 09-28 信息所2023年度研究生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
    • 09-21 加强党性锤炼,筑牢理想信念
    • 08-17 铸魂筑牢根本 胸怀国之大者
    • 07-26 走进红色基地 淬炼党性修养
    文化建设 更多 >
  • 首页
  •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综合动态
    科研进展
    合作交流
    支撑服务
    党政工作
    媒体报道
  • 本所概况
    本所简介
    本所章程
    现任领导
    历届领导
    组织机构
    学术团体
  •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 成果转化
    获奖成果
    专利标准
    产品展示
    规划咨询
  • 人才队伍
    杰出人才
    首席专家
    高级职称
  • 国际合作
    总体介绍
    国际交流
    合作伙伴
    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 研究生培养
    总体介绍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学科方向
  • 国家农业图书馆
  • 科技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生物技术通报
    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
    中国乳业
    智慧农业
    农业大数据学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中国猪业
    农业展望
    农业科技通讯
    中国畜禽种业
  • 党群园地
    党团活动
    文化建设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招生信息

研究生培养

  • 总体介绍
  • 招生信息
  • 导师介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学科方向
研究生培养
  • 总体介绍
  • 招生信息
  • 导师介绍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学科方向
招生信息

农业信息研究所2020年博士生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02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初试+复试”的普通招考方式公开招考2020年度博士研究生。结合信息所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信息所成立以周清波所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所研究生招生工作统一部署,全面指导和监督本所复试工作;成立以刘继芳书记为组长、信息所纪检监察办公室为主体的招生监督工作组,负责对本所招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程序督察,受理考生投诉;成立以科技管理处为主体,各学科导师为成员的材料审核组和远程学科复核组,负责本所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的各项具体工作。各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清波

  副组长:聂凤英、赵瑞雪

  成员:王川、许怡然

  职责: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统筹协调信息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制定信息所研究生招生初试、复试工作方案;确定初试、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审核本单位学科考核组成员名单,组织开展对全部人员进行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纪律要求等方面培训;负责本单位信息公开、复试名单和录取结果公示等工作。

  (二)招生复试督查小组

  组长:刘继芳

  副组长:张蕙杰

  成员:李志强、刘海龙

  职责:招生复试督查小组负责对信息所招生考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受理考生投诉和申诉。

  (三)远程学科初试考核组

  组长:聂凤英

  成员:王川、王晶、许怡然、颜蕴

  职责:负责组织审核本学科组考生资料,组织专家组开展远程初试并给出初试成绩。

 

  二、工作方案

  (一)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拟定如下:

   拟定时间

     招生事项

        事项说明

    负责小组

6月1日—5日

考生提交电子审核材料

具有准考资格的考试方可提交

科技管理处

6月6日—10日

电子材料审核

形式审核考生电子材料

远程学科初试考核组

6月12日

系统调试等

考核组流程培训、演练

科技管理处

6月15日—17日

远程初试考核

分组进行远程视频初试考核并给出初试成绩(具体初试时间安排将在本所官网发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远程学科初试考核组

6月18日—19日

公布博士初试成绩并接受复查

公布初试成绩并接受考生成绩复查申请

科技管理处、招生复试督查小组

6月20—7月15日

博士复试和录取工作

根据初试成绩确定复试名单,组织复试并完成博士研究生录取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复试督查小组

  

      (二)初试

  1. 考生身份和初试资格审查

  初试前,考生须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以下材料的电子版,本所将据此对博士考生进行初试资格审查和身份确认。注意只有在报名系统中有准考资格的考生方可提交电子版审核材料。提交材料如下:

  ①《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② 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

  ③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学历学位核查结果(往届生,在学信网和学位网可查询)或学生证或在读证明(应届生);

  ④ 硕士课程成绩单;

  ⑤ 反映考生英语水平的成绩证明或证书;

  ⑥ 公开发表文章、所获专利、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等;

  ⑦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干计划)的考生提交少干计划登记表的扫描件或照片,已提交少干计划登记表至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的考生可免提交。

  请每位考生将上述材料1-6项按顺序扫描,合并成1个PDF文档于6月5日(周五)下午17:00点前发至xxszs@caas.cn, 未按要求提交材料将视为放弃本次初试考核。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参加初试。

  2. 材料审核

  考生初试前,信息所远程学科初试考核组分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材料审核阶段,应重点加强对考生本、硕、博专业相关性的考察。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该结论应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3. 初试准备及平台测试

  本所将采用“小鱼易连”软件,开展远程初试考核。

  ①考生应按要求提前准备好参加远程初试所必须的软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提前安装指定软件,并确保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功能可以正常工作。要求考生头肩部及双手要出现在视频画面中,考生不得佩戴墨镜、帽子、口罩、耳机等,保证面部清晰可见。

  ②考生初试当天应当选择独立、可封闭的空间,确保安静整洁,初试期间严禁他人进入考试独立空间。除初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如身份证、签字笔、空白草稿纸等)外,初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

  ③考生应提前测试设备和网络,须保证设备电量充足、网络连接(宽带网线、Wi-Fi或4G/5G信号)正常流畅。考试过程中,除初试需要打开的软件外不允许再运行其他网页或程序,应关闭移动设备的录屏、录音、录像功能及音乐、闹钟等可能影响正常初试的应用程序,保证初试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干扰或打断,不得与外界有任何音视频交互。

  ④为确保初试过程顺畅,初试开始前拟组织考生对平台系统进行测试(可结合考生身份确认工作进行),提前熟悉软件系统和初试流程。

  ⑤为保障远程初试的公平性和保密性要求,初试开始前将对候考考生的周边环境进行检查,要求考生通过视频设备进行360度无死角检查。考生须在初试平台上签订《初试诚信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初试环节。初试正式开始前,由初试工作人员向考生宣读初试有关纪律要求和初试流程,经考生确认后方可开始初试。

  4. 初试科目

  远程网络视频考核内容包括:外国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科目均采用百分制打分。学科考核组从外国语、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题库随机抽题,通过提问、考生限时作答的方式,每科考核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位考生分别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试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重点考查考生对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答题,可向考核组示意,提前结束该项测试后进入下一科目考核。学科考核组成员根据考生答题情况进行现场独立实名打分(百分制),取平均分作为其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成绩。

  5. 初试成绩公布

  初试成绩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招生复试督查小组复查后上报给研究生院招生办,并在信息所网站发布初试成绩查询通知。考生届时可以登录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查分。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持有异议,应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申请成绩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通知考生本人。

 

  (三)复试

  信息所将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初试成绩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组织考生复试。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复试时间、地点及要求将在复试前通过信息所网站向考生公布。

  1. 复试提交材料

  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以邮寄方式向培养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①《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复印件);

  ②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须加盖专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可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须加盖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公章或档案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④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国(境)外获学位者需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考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在读证明或学生证内容页复印件);

  ⑤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及目录;

  ⑥硕士学位论文评议材料及答辩决议(加盖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公章或档案单位人事部门公章)(仅限往届考生提交);

  ⑦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大小须与原件一致,头像清晰,不得用身份证照片打印);

  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3000-5000字);

  ⑨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实力的补充材料。

  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加盖公章的材料最晚可在信息所拟录取名单公示前补寄材料。

  2. 复试方式

  同初试方式,全部采用远程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

  3. 复试时间

  2020年6月20日至7月15日,具体时间安排将在博士初试名单确定后及时通过信息所网站对外公布。

  4. 复试基本程序

  复试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考生身份和复试资格、个人研修计划审查;第二阶段进行远程视频复试考核,主要包括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考核。学科考核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能力测试。复试中还将参考考生申请材料审核情况,对其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博士生招生复试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招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复试准备及平台测试参照初试要求进行。

  5. 复试比例及权重

  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为1:1.2-1.5。复试成绩为百分制,其中:专业外语占20%,不少于10分钟;专业知识考核占30%,不少于10分钟;综合能力面试(含思想品德考核)占50%,不少于15分钟;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及格线为60分)。其中专业外语和专业知识考核需要从题库随机抽取2道试题,采用提问、考生限时作答的方式,学科考核组成员根据考生答题情况进行现场独立实名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考生测试成绩。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3×50% + 复试成绩×50%。

 

  (四)拟录取工作

  根据对本所的学科专业分布情况和往年招生情况分析,本次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原则上按如下要求执行:

  (1)根据信息所实际需要,2020年度信息所博士研究生录取基本原则为:以报考导师为单元,以录取成绩为招生依据;定向委培生录取比例占当年博士生招生指标的20%-30%,非定向委培生录取比例占当年博士生招生指标的70%-80%。

  (2)拟录取名单由信息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并及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公示时间应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5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

  (3)公示结束后,将拟录取名单上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对考生资格审查材料、录取成绩排序表、初试复试学科复核成绩、复试或学科复核登记表、体检表等材料进行再次审查。研究生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办公室的审查情况,最终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凡是在报考过程中隐瞒重要信息或者以往学术活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通过弄虚作假取得学科考核及录取资格的考生、偷录或泄露考核音频视频的考生、通过各种手段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的考生,一经查实,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三、体检工作

  体检工作将在确定拟录取名单后进行。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组织考生体检工作。拟采取由考生单独体检、单独寄送体检表的方式进行,不再集中组织体检,也不在现场接收考生的纸质体检表。如遇特殊情况,体检工作可调整至新生入学后进行。

 

  四、考生接待和监督工作

  本所复试督查小组负责对本年度博士招生工作全环节监督,接受考生投诉。考生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者可直接提出申诉,对申诉结果不满意者,可以向本所招生监督工作组提出。

  本所考生接待电话为 010-82109907,接收考生咨询的邮箱为xxszs@caas.cn。本所复试督查小组将对2020年度博士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受理考生投诉的监督举报电话为010-82109905。研究生院招生投诉举报电话(010-62162692),北京教育考试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分享: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技术支持:农业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

京ICP备10039560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