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揭晓
文章来源:信息所 作者:路文如 发布时间:2006-11-24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组织,依托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文献资源优势和专业人才力量,并咨询其他有关单位专家,历时2年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于近期揭晓,152种中国农业期刊榜上有名。
科技期刊集中与分散程度的评定,即核心期刊的确定,是根据布拉德福[1]、加菲尔德[2]等从不同角度开创的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所开展的工作。其含义是,某学科/专业绝大部分论文集中在较少的期刊,此即布拉德福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后来被演绎成2/8定律。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也都证明了这一定律。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3]。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期刊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引发了必须对期刊进行评价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国内外期刊价格猛涨,特别是如何精选外刊,以便用最少的经费得到最大的文献量,成了我国核心期刊研究与评价的发端。30多年来,关于核心期刊的研究论文数以千计。
核心期刊的作用在于:(1)作为期刊采购的参考工具;(2)作为图书馆导读和参考咨询的参考工具;(3)作为评价作者或其单位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4)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5)为文献数据库选择来源期刊提供参考依据;(6)核心期刊表促使期刊开展竞争,对提高期刊质量有促进作用;(7)对文献计量学研究有促进作用。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事业发展较快,很多新创办期刊从创刊亦始就以其精湛的质量,相当规模的载文量,在读者中的较大影响,展现在业内。很多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期刊逐渐发展成为业内作者必选期刊,成为读者必读期刊。
由于中国农业地域的广泛性,农业行业的差异性,以及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复杂性,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学科性、专业性、综合性以及学术性、技术性期刊等分类属性的交叉、重叠,一些评价机构难以对农业行业内各学科、专业的所有期刊全部进行系统评价,造成了评价工作的局限性。但是,这种局限性对于具体期刊来说,影响较大。所以,我国业内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人员以及有关管理部门人员对本行业内评定核心期刊的呼声很高,纷纷要求有关部门牵头进行本行业内核心期刊的评价,以更好地用于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
近些年,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结果和作用,已被各界科技管理部门所引申使用。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一些评价机构的核心期刊评价结果,往往成为社会各界各级管理部门评价科技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表明农业科技期刊需要更加客观、全面、系统的核心期刊评价。
本课题组开展的全国农业科技期刊的核心期刊评价工作,旨在加大农业行业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力度,并根据农业行业特色,详尽了解本行业期刊在各学科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并促进农业行业期刊的良性竞争,整体提升农业行业期刊的竞争优势。
本研究将参评的815种期刊分为11大类:综合类;农学与农作物类;园艺类;植保类; 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类;农业工程与农机类;食物与食品加工类;林业类;畜牧兽医;水产渔业类;农业经济与综合指导类
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2002—2004)、“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2002—2004)、“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2002—200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引证报告》(2002—2004)的数据,等。
课题组经过数轮讨论,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征询农业科技情报界、期刊界、图书馆界专家意见,确定了以下“全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载文量4%;被索量2%;被摘量2%;总被引频次23%;影响因子23%;5年影响因子8%;他引比 23%;基金论文比4%;web下载总频次5%;web下载率3%;平均引文数3%。
以上各个指标所代表的涵义为:
——载文量 参评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反映该期刊的信息量或信息密度。
——被索量 参评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数量。
——被摘量 参评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摘录的数量。
——总被引频次 参评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论文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影响因子 参评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刊在前2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5年影响因子 参评期刊前5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刊在前5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他引总引比 参评期刊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数占总被引次数的百分比。
——基金论文比 参评期刊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
——web下载总频次 参评期刊1994年上网以来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包括全文浏览、转存和打印)的总频次。
——web下载率 参评期刊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的比率。
——平均引文量 参评期刊平均每篇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
由于数据来源不同以及各个指标具有不同的特性,为了数据的规范,本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原理,由编程人员设计了专用统计软件,进行隶属度换算,这一评价过程为:
将每一期刊归入相应类别,对每一类别中的期刊按照指标取2002—2004年3年总和或平均值;对每一类型期刊每一指标选择最大值作为最优级别“9”,用最大值除以9,得数作为级差,其余每种期刊的该指标实际数值除以该级差,得数作为1—9即
“C- C C+ B- B B+ A- A A+”
1 2 3 4 5 6 7 8 9
这一评价级别中的某个具体级别。每一期刊该项指标实际得分计算为:该指标权重值除以9,再乘以经过级差计算得出的被评价级别值,得数作为该期刊该项指标分值。其计算公式为:
X=Σ{[Q/9]*[I/(Max/9)]}i
其中,X代表每一具体期刊总分值;i为1—n个指标;Q代表每一指标的权重;I代表每一期刊某指标的原始(2002-2004)分值;Max为每一指标若干种期刊中的最大值,9代表最优级别。
某刊共11个指标的分值相加,为每一期刊的综合分值;每一大类若干种这样的分值排序,即得出每一大类期刊排序总表;按比例截取排序最前面的期刊;将截取的“准核心期刊表”及总表一并提交学科/专业/领域专家审查,提出调整意见;课题组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微调;将此表中影响因子低于0.2的学术期刊和低于0.1的技术类期刊暂时剔除;根据专家提出的调整意见,再根据分值依次递补,得出本研究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表”。
附录: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
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华北农学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