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文献资源发展部 作者:续玉红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10月30—3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所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副主任吴波尔,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姜梅林,院属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委员及电子资源建设联络人等50余人出席会议。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信息所所长孙坦致欢迎词。

会议听取了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邬震坤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内容的汇报;信息所文献资源发展部主任颜蕴汇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情况及2018年电子资源采购方案;信息所文献资源发展部馆员董越汇报了2018年院属各单位电子资源分担费用估算结果。
咨询委员会专家就拟修订的共建数据库经费分担计算方法、2018年电子资源采购方案以及资源服务及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修订后分担费用的计算方法更加客观、公正。会议审议通过了2018年电子资源采购方案。
孙坦表示要多渠道争取电子资源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电子文献保障水平,加强面向研究所的学科化服务,构筑全面优质的知识服务体系。
梅旭荣充分肯定了院信息化办、信息所、院属各单位在电子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院电子资源共建4年来,经费投入及建设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快速提升,共建机制起到很好作用。目前我院国外文献保障水平与中科院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电子文献总规模增大是必然的。
梅旭荣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多样化以及精确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加强科技支撑队伍的人才建设,培养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服务能力。
梅旭荣对电子资源建设提出了三点希望:重视文献资源的支撑作用,从机制上进行创新,扩大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全院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及服务能力;加强电子资源建设的管理,对各研究所文献利用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研究建立促进电子文献使用的激励办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资源建设出谋化策,做好电子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为促进研究所共建工作的落实,随后召开了由研究所电子资源建设联络人出席的座谈会。颜蕴对研究所共建的20多个数据库的学科特点、利用情况及2018年分担费用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参会人员对改进分担经费的收费方式、加强电子资源培训及资源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据悉,自2014年开始实施电子文献资源共建以来,电子资源共建共享效果显著,从2014至2017年,我院引进数据库从37种增加至79种,国外电子期刊品种从不足4000种增加到9000余种,国外文献保障率从不足60%提升至超过85%,全文下载量从350万篇增加到580万篇。共建数据库品种从18种增加至25种,共建所次(每所参与共建的数据库次数)从422次增加至6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