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主办的第八期农业保险论坛成功召开
文章来源: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作者:王克 发布时间:2019-12-16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2019年12月9日,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农业保险论坛(CAIF)第八期论坛在国家农业图书馆海外中心会议室成功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生猪保险助力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产能恢复”,来自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10家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华联合、安华农业保险等24家保险公司和相关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经济日报、财新杂志的媒体代表,共11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同志莅临本次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所周清波所长出席论坛并致辞,所党委副书记张蕙杰研究员和农业发展事业部主任张学福研究员出席此次论坛。

周清波所长在致辞中对参加此次论坛的领导和代表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农业保险的关注与热情,对张峭研究员带领的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险研究团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险研究团队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殷切期望。

论坛分为学术报告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我所党委副书记张蕙杰研究员主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林副主任,中国人民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险部林长青副总经理和我所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峭研究员分别做主题报告。杨林副主任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形势和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经历了“狙击战”、“歼灭战”的阶段,现在处于“攻坚战和持久战”阶段,防控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是一个改善和完善的过程,但由于非洲猪瘟具有“两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两多、两强(抵抗力强,感染力强)、两难(发现难、知情难)”的特点,真正把非洲猪瘟消灭还需要一段时间,坚定的国家意志,渐进的防控措施,配套的技术手段,积极的多方参与是防控疫病的上上之策。林长青副总经理就人保财险在生猪保险助力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方面的重要举措和存在困难进行了详细报告,并提出了在制度层面顺畅政府扑杀和保险赔偿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防保结合、多方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养殖险再保险支持等政策建议。张峭研究员通过介绍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风险,生猪保险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生猪保险的经验借鉴,指出我国生猪保险存在产品种类少,保障水平低,验标核查技术落后等问题,提高生猪养殖风险认识,推动建立生猪期货市场,稳步推进生猪价格保险的试点是后续一个阶段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圆桌讨论环节由我所农业风险研究中心王克副研究员主持。农业农村部计财司金融保险处处长王胜,银保监会财险部农业保险监管处副处长毕道俊和财政部金融司普惠金融处张宝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吴延功研究员,湖南省邵阳县畜牧水产局畜牧站夏素平站长,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业务总监赵乐,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杨汭华参与讨论。

王胜处长分享了三个观点,一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对实现《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要有信心,二是“提标、扩面、增品”是推动生猪保险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三是构建多方联动的行业管理机制,通过生猪保险来提升生猪养殖行业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毕道俊副处长在总结我国12年生猪保险的发展历程后,认为目前我国生猪保险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在体制机制上(如费率厘定,财政支持力度方面)仍有待加强,破题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生猪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各级政府在发挥保险作用的同时,还要立足长远,尊重保险的市场规模、经济规律,避免一哄而上;政策上要考虑统筹协调,避免政策叠加,导致大起大落。张宝海认为,发展生猪保险,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统筹兼顾;既要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又要逐步推进“保险+”服务;既要坚持规模经营的方向,又要保证小农户的利益。生猪保险,乃至整个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业界的勇于担当,也离不开各方学者的苦心研究,立足实践,创新研究是农业保险不竭发展的动力。

吴延功研究员根据其参与非洲猪瘟流调和病死猪扑杀的经验,基于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病特点,认为理清非洲猪瘟疫情和农业保险赔付的关系是农业保险助推生猪产能恢复的关键:一是如何确定、谁来认定非洲猪瘟疫情确实发生,二是如何确定生猪死亡是非洲猪瘟引起的,三是保险如何和养殖操作模块有效结合,四是明确保险支持的重点和边界。夏素平站长结合基层地区在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方面的具体操作,认为保险公司应该联合当地农牧部门,参与疫病的防控,提高疫病的检疫手段,据实评估风险。同时,各监管部门要加强保险监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和打击部分农户骗保行为。赵乐总监认为,在社会各界积极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努力恢复生猪产能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尊重农户意愿,保险行业要体现责任担当同时要清醒认识保险行业能发挥多大作用,保险创新要回归本源,避免保险产品金融化,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杨汭华教授结合农业保险调研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农户参保率还很低,暴露出了对农民进行风险意识的薄弱。《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对农民进行风险培训,在未来一段时间,如何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参保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最后,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袁纯清副组长为大会做总结发言。袁书记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生猪稳定健康发展形势的严峻性、紧迫性、必要性。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不仅在于我们扑杀了116万头生猪,更在于因为非洲猪瘟带来的生产者心理的恐慌,打压了生猪养殖的预期。二是提高生猪养殖管理水平是推动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疫病是养殖业的常态,疾病风险肯定会存在,当下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保险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根子是生猪养殖饲养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不够、卫生免疫不过关造成的、治本之策是生猪养殖要走规模化,生态化,清洁化,无害化的路子。三是保险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虽然我国生猪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波折,但是多年来我们的生猪生产是稳定的,生猪保险功不可没。未来要通过扩面,增品,提标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打好风险管理组合拳,关口前移、坚持保险和防疫一体化。最后,袁书记认为在政府的领导主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同和养殖户的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够打好非洲猪瘟防控这场攻坚战,确保我国粮丰肉足人安!
据悉,农险论坛是我所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业保险研究团队发起成立的政产学研交流互动平台,每季度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保险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论坛关注人数和参会代表的领域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农业保险领域重要的知名品牌。此次论坛是在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和生猪保险造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下,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扎实做好猪肉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稳价工作要求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专题研讨会,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我所的举办的农险论坛内容丰富、解渴及时,理论实践兼具,对我所主办的高水平研讨会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