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方法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文章来源: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 作者:于海鹏 发布时间:2012-04-23
点击量: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精神,持续提升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科研能力,强化农业信息科技对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国农业信息分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农业信息分析科技自主创新与学科建设,由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全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方法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4--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农业信息分析预警研究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致开幕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波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谢华安院士、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巡视员陈丽水、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名誉理事长梅方权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孟宪学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院士指出:在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影响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因素日益多变的环境下,农业管理部门的决策越来越需要监测预警技术的支持。国际上有关农业信息分析与监测预警研究起步早,在粮食与食物安全、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风险等领域有了较大进展,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欧盟等都已成功研制可用于实践的农业智能分析预警系统。我国农业信息分析与监测预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院信息所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农业与粮食监测预警研究的单位之一。目前,农业信息学是我院九大学科之一,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是重点研究方向。多年来,在预警理论与方法、农产品分品种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在农业监测预警的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拥有了一支精炼而高素质的研究创新队伍。今后,希望全国的同行们多创造机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农业监测预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我国农业科学决策、为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巡视员陈丽水作了“农产品监测与预警工作的作用与任务”的主题报告,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了监测预警开拓创新的领域与方向,阐述了今后一个时期监测预警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中国农学会情报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许世卫研究员作了“农产品监测与预警前沿技术及展望”的主题报告,包括农产品监测预警的作用、前沿技术进展和未来展望三个部分。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市农科院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农产品监测预警理论、模型、方法、技术及应用,做了大会学术交流。会议针对“生产预警”、“市场预警”两个专题进行了分组研讨,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辽宁、吉林、四川等省农业科学院的16位专家学者做了分组学术交流。
会议突出农业监测预警这一主题,围绕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的国家重大需求,就国内外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和设备研究进展,全国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警工作经验,全国协同开展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研究的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和研讨,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协调发展的目的。
这次会议是全国农业信息科技领域的又一次盛会,也是农业监测预警领域开展全国协同研究的一次预备会议,对于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分析学科建设、创新农业监测预警方法与技术、强化农产品监测预警实践工作、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